GBI成功举办“大变局下的药企BD方向选择”主题在线课堂

 

4月26日,由GBI主办的“大变局下的药企BD方向选择”在线研讨会成功举行。本期研讨会,GBI特别邀请了在医药行业纵横多年、拥有资深BD经验的药明康德集团战略副总裁、CHBD轮值会长Jeffrey Zhang(张继国)先生。Jeffrey结合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心得,从“4+7”带量采购、互联网+医疗、医药行业并购、创新药研发等多个维度,向200多名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。

“4+7”,腾笼换鸟的开始

目前,国家“4+7”带量采购正在进行中。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的介绍,截止4月14日24点,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量达到了4.38亿片支,总金额为5.33亿元,完成了约定采购总量的27.31%,超出预期。虽然在今年的两会上,部分医药行业人大代表希望国家可以放缓“4+7”的步伐,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,毫无放缓的迹象。而且,国家医保局还表示他们将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扩大试点。

Jeffrey在今日的研讨会上表示,“4+7”的顶层设计也暗示了中国仿制药的未来走向。根据他分享的一组数据表示,在中国医院内,虽然仿制药占的比例最高,为65.8%,但专利过期原研药依然占到了22.4%的市场份额。这一现象与美国市场截然不同。根据统计,在美国市场,美国前十大仿制药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。所以,他认为“4+7”实行后将会改变中国现在的药品市场格局。

另外,据Jeffrey介绍,在“4+7”的推动下,未来十年零售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渠道将成为医药的新增长点。根据他分享的数据,接下来的几年,在医院药品零加成、处方外流、药店被医保覆盖、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四大因素的驱动下,处方药在零售药店的销售额比例将有望从2016年的11%增长到2025年的29%。同时,随着医保差异化支付引导病人基层就医、基层医生资源和服务供应水平的提高以及基层药品供应的增加,处方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额比例也有望从2016年的10%上升到2025年的17%。受此影响,处方药在公立医院的销售额比例则将从2016年的73%下滑至39%。

医药行业并购已经成为常态

2018年,并购依然是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。数据显示,2018年,虽然生物医药行业并购案例数目发生了下降,由2017年的300例降到了269例,但是并购的总金额却显著增加,由2017年的1360美元上升到1630亿美元,增长率高达20%。其中,肿瘤仍然是交易最活跃的领域,CNS和诊断紧随其后,罕见病领域也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。除了传统企业并购外,单产品的并购和合作依然非常活跃。GBI数据也显示,2018年中国药企引进的产品的中,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产品占比最多,达到了53%(如下表)。

受国际和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,中国企业的跨行业海外并购交易量开始放缓,生物医疗行业也不例外。根据美国荣鼎咨询(RhodiumGroup)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,由于美国和多个欧洲市场收紧外国投资审查,再加上中国政府对境外投资的限制以及国内的去杠杆压力,2018年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(FDI)下降了73%。不过,医疗和生物技术成为了2018年美国FDI的主要行业。GBI SOURCE收集的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公司共进行了29起重大海外并购交易,在数量上较2017年下降了46%。不过,在国内市场,受医药行业改革政策驱动,医药并购活动依然比较活跃。(GBI专题报告 | 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IPO、并购分析

中国药企BD应该关注什么?

从外资药企授权引进产品,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一。GBI SOURCE数据显示,单是在这个月,已有创胜集团、海思科、百济神州、和其瑞医药、复星医药、美雅珂生物、Cytovant Sciences(创胜集团与Roivant Sciences的合资公司)、亿腾医药等多家企业从境外企业引进产品和技术。Jeffrey表示,目前仍有很多全球顶尖创新药物尚未进入中国,这可以是企业BD关注的方向之一。不过,企业BD也应该注意到海内外的差异化市场、科室差异化的品种。

近年来,创新药也被很多国内企业视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。但是,Jeffrey强调,企业BD也应该考虑一个问题,“创新药一定是金矿吗?”。他认为,为了新药而新药(me only或新药五条等)意义不大,要充分考虑药物经济学。同时,慢病基本需求已满足,这意味着新产品需要提高生活质量、减少副反应、降低日均费用。另外,未解决的重大疾病,患者群已相对较小,所以立项即要关注定价、保险、重疾救助。最后,Jeffrey表示,随着全球新药在中国的同步上市,企业BD也应该考虑,中国的创新的空间在哪里?弯道超车在哪里?

更多精彩内容,可在GBIHealth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“BD方向”,获取本次课程视频及PPT观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