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安思危,以人为本 | 后疫情时代,中国医药产业现状及思考

在推进“健康中国2030”的大背景下,完善制度建设,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是必然。我国正处于一段政策调整期,如:两票制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、4+7带量采购以及国家药价谈判等,医改政策频出,使医药企业上行压力巨大,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。
如果说,安全性、有效性、质量可控性是药物的根本,而创新和改良是药物研发方向,那么各大药企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?

点击下列视频在线观看本期活动精彩瞬间,完整视频请在GBIHealth公众号回复关键词【后疫情时代】获取!

从社会结构来看,截至2020年,我国超65岁老年人口达1.87亿,占总人口数的13.43%——我国已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。这就意味着慢性病患者的增加,用药期高峰的到来、养老保险金供给的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。
医药方面,中国医药市场的规模是不断扩大的,处方药在医药市场中占了很大的成分,而其中仿制药是大头。预计仿制药的市场规模正在并将继续不断扩大,高举大旗前进的过程中,却仍然存在集中度低、分散、规模不大和低质量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。
我国药企的瓶颈在于创新能力低,仿制药生产多,产品重复多;研发投入少,临床试验少,有效评估少,市场竞争力低;缺乏长期品牌建设。当然,若中标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扩大市场份额,企业转型升级,但守株待兔仍是比较被动的。
我国药企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则大有可为,主动成就企业自身才能有效拓宽其发展道路
贺孟升教授认为:

01 研发和产业瞄准重点疾病,符合技术发展趋势

02 产品和研发有较好的协同,产品质量高,品质优为重点

03 战略布局和优质管理层

04 企业团队稳健

05 人才布局合理

目前来看,GQCE和带量采购会催化药企整合,促进提高药品质量。4+7带量采购影响,再加上如“中印药品监管交流会”等对外交流的加强,他国仿制药会乘势而入,药品价格仍会走低。

 

但中国政府在持续增加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,2020年,城乡居民人均医疗补贴再次上涨,其中一半被用于大病医保。本土市场潜力巨大,是企业发展的根基,国际化是更高层次的挑战和长期规划,我国的药企做大做强走规模化发展是必由之路。

 

本次新冠疫情,除了让医药和医疗器械成为医疗行业的新宠外,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原料药生产受创而推高的制药成本,物流受限的情况下,更换供应商的诸多桎梏,无一不提醒着我们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性。

 

接下去,大力发展推广中医药、培养中医药人才、尊重已有的科研成果,发掘老药新用是发展关键。减少资源重复和浪费,增加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,更有效地服务病患群体,尽量提高医保基金试用效率,做到医院不为难,普药不涨价,抗癌药用得起。后疫情时代,让我们认清命运共同体,以人为本,顺势而为,团结应对。